一眨眼2025已经到来,需要对2024做个总结,先从敏捷个人生活方向盘的财富维度开始吧!
作为一名业务架构师,我的工作大多围绕着为企业战略目标制定实现路径、构建清晰的能力模型,以及分析复杂的业务流程。这种理性和系统化的思维习惯了让我习惯以清晰的框架来解决问题。然而,股市的世界却完全不同。虽然我在职场中处理各种复杂事务得心应手,但在股市中,我从一个完全的业余小白开始,经历了与理性思维完全不相容的情绪波动、决策压力以及反复的自我反思。今天,回顾这一年的股市经历,我不仅收获了财富,更收获了对自己内心的进一步了解与成长。
从入市到获利:带着“赌徒心态”的开端
我的炒股旅程,实际上并非从零开始。十多年前,我曾开设过股票账户,但一直没有认真操作。今年3月,因缘巧合,我重新踏入了股市。事情的起因很简单 – 一个老板对我说,50万以内投资某只股票,赚了算我的,亏了算他的。听起来似乎充满了诱惑,于是我决定再次尝试。结果,这一决定让我在年底获得了25万的盈利。虽然这笔账算下来是赚的,但其中的起伏和感悟,比数字本身更深刻。
我是一个爱学习的人。一开始,我甚至借了好几本书,尝试通过学习 K 线图来帮助自己做决策。起初,我确实觉得有些K线图形的规律似乎能够提供一些市场趋势的信号,但很快我就发现,K 线并不是一目了然的,它们之间的组合关系极其复杂,解读方法层出不穷,真正看懂并没有那么简单。
于是我转向了看直播,听取一些市场分析师的意见。然而,很快我意识到,不同的分析师观点迥异,正反方都有,最终也不过是看你信谁的。每当股市大跌时,这些预测大多数都无法准确预见,让我开始反思:或许炒股的真谛并非在于跟随某个分析师的观点,而是如何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保持自己的冷静与理性。
从后悔到释然:情绪管理的修炼
在股市中,我开始经历和感受到许多情绪波动,尤其是在市场波动时。我时常会陷入一种情绪漩涡,后悔不已:
- 后悔上车晚了:每当看到某只股票大涨,我总会想:“如果我早点买入,现在赚了多少钱?”那种错过机会的懊恼几乎每天都在循环。
- 后悔没补仓:看到手中股票小幅回调,我没敢补仓,结果股票又反弹了。每当回想,心里都忍不住想:“如果我补仓了,现在赚了多少?”
- 后悔卖早了:更让我抓狂的是,几次我因为怕回调提前卖了股票,结果股票继续涨,心中那股“白白把钱送给别人”的愤怒难以平复。
经历了初期的摸索,我逐渐意识到,炒股不仅仅是对市场信息的分析,更是一种情绪管理的过程。这种无休止的后悔都是对投资者情绪的挑战,它瞬间像一面放大镜,把我的贪婪、不安和焦虑放大到极致。
但是随着经验的积累,我慢慢学会了与这些情绪共处。在股市里,我们无法控制市场的波动,但可以控制自己的心态。通过几次的反思,我意识到股市的根本不是完美的买卖时机,而是如何在波动中找到内心的平静。这也是我作为业务架构师学到的一课:不管外部环境如何变化,保持理性和冷静是最重要的。
我的选股逻辑:管理风险,理性投资
作为一个炒股小白,我并没有太复杂的选股技巧。选股时,我不懂如何深入分析行业前景或者公司财报,不会参考主播通过各种方式提出的选股参考。
对我而言,炒股刚开始有点靠运气,我的选择往往基于 K 线图的直观感受,偶尔会参考朋友的推荐,整体上就是一种“随心而动”的状态。购买股票大多数是建立在“我觉得它可能会涨”或者“它可能会跌”的毫无证据的假设猜测基础上,但这很不靠谱。尽管有时候我依然“凭感觉”做出决策,但随着经验的积累,我已经意识到,股市最重要的是风控,特别是对于像我这样并不追求一夜暴富的投资者来说,控制风险远比赚大钱重要。
现在对于我来说,炒股更多的是一个风控的过程,而非盲目押注的赌博。我清楚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,不想把所有的钱都压在同一块区域。我选择的股票,大多是那些尚未过热的,价格相对平稳的,且具备一定潜力的。我也不会追涨杀跌,而是倾向于根据市场的位置和趋势做出判断,我更倾向于选择在一段时间内相对低位时买入。这让我在控制损失的边界时,更加安心,对投资的态度逐渐变得平和。
我现在的基本原则是:不会投入超过自己心理承受范围的资金。在炒股过程中,我会设置每只股票的止盈和止损点,确保在价格波动时,自己的情绪不至于失控。通过这种方式,我最大程度地降低了因大幅亏损而带来的焦虑感和后悔情绪。
收获与反思:股市中的成长与自我修养
我是一个爱实践的人。炒股这一年,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收获,更重要的是心理上的成长。我逐渐学会在股市的波动中保持冷静,不再过分追求短期的“暴利”,而是选择那些我认为值得投资的股票,控制自己的风险,接受无法预见的市场波动,并在每次亏损后调整心态,从而提升自己在不确定性中的应对能力。
我想,正如我在做业务架构时所面对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一样,股市的波动本质上也是不可预测的,我们无法掌控所有的变量,唯一能做的,就是在无法控制的局面中,找到一条合适的应对路径,做好风控,在合理范围内寻求稳步前进。这一点,无论是炒股还是做业务架构,都有着相似的道理。
未来的投资心态:在不确定世界中的应对能力
回首这一年,股市的涨跌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:投资本质上并不是一场博弈,而是一场修炼内心的过程。我虽然还是一个业余小白股民,但这一路的经验积累让我不断反思自己对风险、对得失、对情绪的控制,最终形成了自己的更多认识。正如我从业务架构的工作中学到的,不断适应和调整,才能在复杂和不确定性中不断成长。
2025年,我或许依然会继续炒股,但我的心态已发生了改变:
- 接受“赚不到所有的钱”: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买在最低点、卖在最高点,但这种完美操作不过是幻想。股市本身就是一个概率游戏,能赚到自己能力范围内的钱已经足够,纠结于每一个细节只是徒增焦虑。
- 学会止损与止盈:我为每只股票设置了清晰的目标,跌到某个点就卖掉,涨到某个点就止盈。虽然有时候会觉得“卖早了”,但这样的规则帮助我控制风险,减少了后悔的频率。
- 明确底线,放过自己:投资的钱都是闲钱,不会影响到我的生活。即使市场走势不如预期,也不会让我产生过度焦虑,因为我清楚,控制风险才是最重要的。
股市中的成长,最终转化成了人生中的一种智慧 – 学会接受和放下,管理好自己的情绪,不断提升自己在不确定世界中的应对能力。